現代人飲食精緻化,不知不覺中可能攝取過多會讓血液變濃稠的食物。血液濃稠度增加時,容易引發血栓問題,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中風或心肌梗塞。
高脂肪食物是造成血液濃稠的常見原因之一。油炸食品、肥肉、全脂乳製品等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這種壞膽固醇會在血管壁沉積,同時讓血小板更容易聚集。
高糖飲食同樣會影響血液狀態。精製糖分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胰島素阻抗。過多糖分也會轉化為三酸甘油酯,直接增加血液黏稠度。含糖飲料、甜點、白麵包等都是需要留意的食物。
加工肉品中的防腐劑和添加物可能促進體內發炎反應。香腸、火腿、培根等含有高量鈉離子,會影響體內水分平衡,間接導致血液濃度上升。研究顯示,經常食用加工肉品的人,血液黏稠度明顯較高。
酒精飲品會造成脫水效應,讓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比例增加。即使是適量飲酒,也可能暫時性提高血液濃稠度。長期飲酒者更容易出現紅血球變形能力下降的問題。
咖啡因雖然能提神,但過量攝取會刺激腎臟加速排水。每天超過400毫克咖啡因可能導致輕微脫水狀態,建議搭配充足水分補充。濃茶、能量飲料也是需要注意的咖啡因來源。
要改善血液狀態,可以多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深海魚類、亞麻籽、核桃等能幫助降低血液黏稠度。充足水分攝取同樣重要,每天建議飲用體重乘以30毫升的水量。
適度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維持正常血液濃度。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等,都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動性。避免久坐不動,每小時起身活動幾分鐘。
定期健康檢查能及早發現血液異常。血液常規檢查中的血球容積比、血小板數量等指標,都能反映血液濃稠度變化。有家族病史者更應提高警覺。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