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甦術(CPR)是搶救心跳停止患者的黃金關鍵,但你知道嗎?針對不同年齡層,CPR的操作方式其實存在顯著差異。錯誤的施救手法不僅無法救命,甚至可能造成二次傷害。
對成人實施CPR時,施救者需將雙手交疊置於胸骨下半部,以每分鐘100-120次的頻率按壓,深度約5-6公分。按壓時應確保胸部完全回彈,避免中斷。若受過專業訓練,可配合人工呼吸,比例為30次按壓接2次呼吸。
兒童CPR則需調整手法。對1歲以上至青春期前的兒童,可使用單手或雙手(視施救者力道而定)按壓,深度約為胸部前後徑的1/3,約5公分。按壓位置同樣在胸骨下半部,但需特別注意避免過度用力導致肋骨骨折。
嬰兒CPR最為特殊。施救者應使用兩根手指(單人施救)或兩拇指環抱法(雙人施救),按壓位置在乳頭連線下方。按壓深度約4公分,約為胸部前後徑的1/3。由於嬰兒頸部脆弱,進行人工呼吸時需特別注意頭部位置,避免過度後仰。
老年人CPR需考量其生理特徵。骨質疏鬆使肋骨更容易骨折,但這不應成為放棄按壓的理由。按壓深度仍應達到5-6公分,但可視情況稍減力道。同時要注意老年人可能裝有心臟節律器,按壓時應避開明顯突起處。
無論對哪個年齡層施救,都應記住「叫叫CAB」口訣:叫喚患者、呼叫救護車、進行胸外按壓(Circulation)、打開呼吸道(Airway)、給予人工呼吸(Breathing)。及時正確的CPR能將存活率提高2-3倍,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這項救命技能。
【其他文章推薦】
解析腎臟功能告訴你為什麼要洗腎
過敏原檢測 – 你的營養,可能是孩子的毒藥!
鼻子過敏檢測可以檢測出什麼嗎?
慢性食物過敏檢測常見的過敏食物有那些
過敏一定得吃藥嗎?我想做過敏檢測要去哪裡檢查?
覺得牙齒怪怪的,有輕手的牙齒診療醫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