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融合病毒案件急增 2歲以下最易感染

呼吸道融合病毒是造成嬰幼兒和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對2歲以下嬰幼兒的威脅最為明顯。

天氣忽冷忽熱,抵抗力較弱的小孩在這時期最容易感冒,根據疾管署公告,近期0至6歲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 RSV)檢出陽性件數呈明顯上升,今年第43週(11月)檢出數佔疾管署監測呼吸道病原體76%。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說,2歲以前感染的嬰幼兒,尤其是早產兒,重症住院的比例相當高。

九成患者為2歲以下幼兒 越小重症機率高

呼吸道融合病毒是造成嬰幼兒和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對2歲以下嬰幼兒的威脅最為明顯。流行高峰在11月-3月,在台灣,每年約有1,000個嬰幼兒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高達九成為2歲以下的嬰幼兒。

主要經由飛沫傳染,也可能是接觸到眼淚、鼻涕、口水、痰等分泌物進而感染;潛伏期約4天,症狀類似感冒,如流鼻水、發燒、咳嗽等,但咳嗽症狀最為明顯,由於病毒感染呼吸道,造成支氣管水腫、發炎,可能出現呼吸急促、困難,嚴重甚至會呼吸衰竭。江明洲主任強調,2個月以前的嬰兒若感染,住院戴呼吸器,或小兒加護病房的比例很高,不可不慎。

1歲前重複感染 日後易誘發氣喘

江明洲主任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很常見,其實全年都可能感染,30週前的早產兒、有慢性肺病的35週前早產兒、心臟病童皆為重症高風險群,因此目前健保有給付疫苗施打,以每月補充施打方式,透過被動免疫機制,有效避免RSV的侵襲。但他也強調,最實際且有效的預防方式,還是用肥皂徹底洗手。江明洲主任特別提到,若在1歲前重複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日後很容易誘發氣喘。

最佳預防方法 戴口罩勤洗手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度民眾的個人防護措施很完整,因戴口罩、勤洗手的緣故,10月左右通報數比往年還低,但疾管署表示,11月時突然快速上升,很有可能因防疫措施鬆懈導致,提醒民眾不要掉以輕心。江明洲主任也指出,目前為止,因RSV造成的小兒重症住院數確實較少,顯示戴口罩與洗手功不可沒。也提醒感染的幼兒,若出現高燒不退、呼吸困難、急促時,必須立刻就醫。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英國周四起實行二次封城 預計至少持續四週

英國確診人數已突破百萬病例,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已宣布於從本週四11月5日起在英格蘭地區實行二次封鎖措施,預計持續至12月2日,以保護國家醫療服務系統(NHS)不面臨癱瘓。此次封城不同於3月的封鎖措施,學校將保持開放,若感染人數持續高升,可能會延遲至明年。

英國確診人數已突破百萬病例,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已宣布於從本週四11月5日起在英格蘭地區實行二次封鎖措施,預計持續至12月2日,以保護國家醫療服務系統(NHS)不面臨癱瘓。此次封城不同於3月的封鎖措施,學校將保持開放,若感染人數持續高升,可能會延遲至明年。

英國首相宣布二度封鎖 至少持續四週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於31日宣布再次實行第二次全國封鎖措施,從週四起(11月5日)開始生效,預計持續一個月至12月2日。除學校、大學和超市等場所保持開放之外,酒吧、體育館、非必需品商店將關閉,但允許外賣服務,而所有國內外非必要旅行和假期也都將被迫禁止,室內聚會、禮拜場所祈禱也不被允許。

此次措施只限於英格蘭地區,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等地區則有各區的防疫規定。

確診突破百萬人次 新增病例高居不下

據報導,英國確診人數突破百萬病例,超過4萬7千人死亡,每日平均新增2萬病例,單日死亡人數近4百人,是全歐洲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也是排名第九位突破百萬確診的國家。英國首席醫學教授(Chris Whitty)提到,現在有10家醫院的確診病例比春季高很多,如果不採取行動,國家醫療服務系統(NHS)的醫院使用率可能會在12月將面臨超額負擔。

英國疫情日疫嚴峻 今年耶誕不同以往

英國疫情日益嚴峻,有科學家警告,今年冬天最壞可能有超過8萬人死亡。英國首相強生表示,「今年耶誕節將有所不同,但他真誠地希望,透過現在採取強硬的措施,可以讓更多的家庭聚在一起。」

參閱資料: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想知道女明星能快速瘦臉的方法有哪些?不藏私大公開!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淚溝顯疲憊老態,想知道該如何去除還你好氣色呢?

※解決討人厭的雙下巴,消脂針成為新一代局部雕塑利器!

※霧眉飄眉差別在哪?哪一個看起來比較自然?

老年想要行動自如 防骨鬆骨折必做的三件事

三高族群、慢性病族群、抽菸、飲酒、有家族史,以及停經婦女,都面臨著骨質疏鬆的威脅,尤其曾經跌倒、或身高縮水4公分以上者,更是高風險族群。

「骨質疏鬆跟肌少症應該一起正視,除了影響行動力之外,還有可能造成死亡!」國健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為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的第四名,而骨鬆引起的髖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男性為22%,女性為15%。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高雄長庚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榮福提醒,想避免老年危機,應飲食均衡、曬太陽並負重運動。

慢性病患者、停經婦女、虛胖福態者 骨鬆風險高

三高族群、慢性病族群、抽菸、飲酒、有家族史,以及停經婦女,都面臨著骨質疏鬆的威脅,尤其曾經跌倒、或身高縮水4公分以上者,更是高風險族群。

陳榮福主任更指出,隨著年紀增長,動脈會漸漸硬化,肌肉流失,骨質疏鬆,是自然的生理現象,一般人認為,外表看起來瘦、矮、纖細者比較虛弱,容易肌少症、骨鬆,不過許多看起來福態的長輩,體脂肪太多,肌肉太少,骨骼也不健康。

骨鬆也有死亡威脅 髖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22%

骨質疏鬆感覺沒有立即的致命危機,其實骨骼脆弱,隨時都處在骨折的危機下。陳榮福主任提到,骨盆腔骨折會立刻內出血500-1000c.c.,若未急救得當就會死亡;脊椎骨折屬於壓迫性骨折,會漸漸駝背,擠壓肺部空間,進而影響心肺功能,可能造成心肺衰竭。

醫師強調,髖骨骨折最常發生,會失去行動能力,在長期臥床的情況下,其他慢性病會快速惡化,若發生在男性,第一年的死亡率達22%,糖尿病患甚至是2倍。

骨鬆治療屬長期抗爭 順從性至少要80%

今年世界骨鬆日的主題是「活動力」,長輩活動力攸關肌肉與骨骼健康,30歲左右是肌力與骨骼的巔峰時期,常用來判斷骨密度的T值,代表與健康年輕人骨質密度相比的比值。陳榮福主任指出,全身骨骼約有十萬多處在進行塑造、新陳代謝,同時破壞跟成長,「但過了更年期,生長激素開始減少,成長的速度低於破壞,骨質便會開始退步。」

當T值為-2.5,屬於嚴重骨質疏鬆的患者,就必須接受治療。陳榮福主任說明,藥物分為口服與針劑,骨鬆治療都是長期,口服藥需吃5年,針劑需治療3年,但有許多患者半途而廢,臨床上統計,口服藥的患者1年後只剩1/3還在持續用藥。「骨鬆治療的藥物順從性需達到80%才有療效。」他提醒民眾要持之以恆才能遠離骨鬆骨折的威脅。

對抗骨鬆有三寶 飲食、曬太陽、負重運動

延緩骨鬆最好的方式就是飲食均衡、曬太陽和負重運動。鈣直接從牛奶、起司、海帶等天然食物中攝取即可,而維他命D其實比鈣更為重要。

陳榮福主任提醒,也不需要過度神化維他命D,健康民眾只要每天曬太陽10-15分鐘就足夠,也不用額外補充。此外,許多研究顯示,適當的阻力訓練,循序漸進的負重運動,不僅可以幫助肌肉成長,也會分泌激素刺激骨骼生長,增加骨質密度,且有足夠的肌力也能減少跌倒的機率,降低骨折風險。

本區內容是由個人維護,若有不當資訊請通知客服協助處理或移除,謝謝。

健康醫療網:

【其他文章推薦】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突然手腳無力別只想到中風! 當心良性腫瘤釀禍

一般而言良性腫瘤危害不如惡性腫瘤大,但出現在脊椎的良性腫瘤有可能很嚴重,影響程度就看被壓迫神經的位置,大部分會麻、酸、痛、無力,重則癱瘓,有的甚至會影響到呼吸,因為神經病變造成牽引呼吸的肌肉無力,危及生命。

一名63歲的許先生,3個月前突然左手左腳無力,無法行走,中風過的他還以為是二度中風,不料竟是頭頸交界處脊椎膜內的良性腫瘤壓迫到脊髓神經造成,原就診醫師認為手術風險高,有癱瘓之虞,轉到衛福部彰化醫院,經手術後,目前已可行走。

高位頸椎腫瘤壓迫手術風險高  嚴重恐致癱瘓、死亡

衛福部彰化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紹清表示,患者腫瘤2.5公分大,長在頭頸交接處,枕骨至第一頸椎之間的脊椎膜內,已經壓迫到脊髓神經只剩5%的空間,評估後覺得還是要手術,不然只能等待癱瘓,但這種高位頸椎腫瘤壓迫的手術風險很高,稍有不慎可能會有呼吸衰竭、四肢癱瘓等併發症,嚴重甚至死亡。

神經監測儀監測 避免造成神經損傷 

此手術需要高度精準才能不損及神經,所以在手術中特別以神經監測儀監測,也就是說,神經若有損傷可能時,監測儀馬上警告,以確保患者的脊髓神經不受傷害。

趙紹清主任說明,手術從患者後頸進入,在顯微鏡下進行後位頸椎腫瘤移除手術,病理切片為良性的神經纖維瘤。良性瘤在該處能長到這麼大,研判應有一段很長的生長時間,所幸該處的神經受壓迫,在手術過程也沒傷及神經,術後9天就可站立,再慢慢行走,到現在已能穩定走路。

良性瘤不見得沒有危險 頭頸及脊髓部位最危險

趙紹清主任指出,一般而言良性腫瘤危害不如惡性腫瘤大,但出現在脊椎的良性腫瘤有可能很嚴重,影響程度就看被壓迫神經的位置,大部分會麻、酸、痛、無力,重則癱瘓,有的甚至會影響到呼吸,因為神經病變造成牽引呼吸的肌肉無力,危及生命。

一旦身體出現痠、痲、痛等症狀時,一定要就醫釐清病症來源,趙紹清主任建議,家族中有脊髓腫瘤病史,或常感覺手臂、胸頸、腰背疼痛、手腳麻木等症狀者,應及早接受神經學檢查。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想知道女明星能快速瘦臉的方法有哪些?不藏私大公開!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淚溝顯疲憊老態,想知道該如何去除還你好氣色呢?

※解決討人厭的雙下巴,消脂針成為新一代局部雕塑利器!

※霧眉飄眉差別在哪?哪一個看起來比較自然?

多專科團隊齊力守護 大腸直腸癌治療「肛」剛好

許多患者在聽到四期癌症就會與末期、晚期做連結,認為生命所剩無幾,而消極治療,甚至放棄就醫。

「人工肛門」不再令腸癌患者聞之色變,及早就醫達到良好預後

根據106年度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直腸癌仍維持癌症發生率首位,其中靠近肛門口的直腸癌患者人數約佔1/3。直腸癌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為主,曾任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盧建璋醫師表示,受限於骨盆腔的侷限與周邊神經、血管影響,在手術中切除腫瘤同時保全肛門的完整性是一大挑戰,治療過程中除了需考量腫瘤位置、大小及結構血液供應等因素外,也須避免術後產生吻合處滲漏的問題,因此基於保護性原則,手術後會為患者裝設暫時性的人工肛門造口。

盧建璋主任說,目前臨床上需做永久性肛門的患者比例不到1%,然而民眾間對治療仍存在錯誤觀念,認為手術後人工肛門將永久取代代替天生的肛門,甚至因此排斥正規治療。盧建璋主任進一步說明,暫時性人工肛門會在手術後傷口癒合較穩當時,再進行手術關閉,患者不必過於擔憂。而為了在使用人工肛門造口過程中能進一步防止糞便滲漏、腹膜炎及敗血症等併發症,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團隊也持續針對人工造口技術進行研發與改進,成功研發全球獨創之「內置式人工造口裝置」,該技術並於今年(109)榮獲第17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內置式的人工造口能有效減少患者造口脫垂的問題,同時也降低患者對疾病所帶來的不安與恐懼。

圖片

腸癌照護新趨:腸照2.0,多專科團隊(MDT)突圍大腸直腸癌關卡

盧建璋主任指出,現今大腸直腸癌治療以多專科治療團隊模式為主流,集結各科專長,全面評估患者疾病風險與治療方案,各科別面對疾病不再單打獨鬥。以高雄長庚為例,院內多專科團隊成員涵蓋大腸直腸外科、一般外科、放射科及血液腫瘤科等,主要由大腸直腸外科啟動,在收治患者一開始即設定治療目標,並透過多專科各領域的共同討論,配置最適切的治療方針。

盧建璋主任分享,診間曾收治一名確診時已為四期腸癌合併肝轉移的48歲婦女,因患者直腸腫瘤位置靠近淋巴,難以直接安排手術切除,經由多專科由內而外相互評估,先透過化療搭配標靶成功將直腸腫瘤縮小八成,並使用射頻燒灼術(RFA)治療肝臟轉移部位,最終原發及轉移兩處腫瘤都能順利切除,患者也達到了良好的預後,重拾健康。

許多患者在聽到四期癌症就會與末期、晚期做連結,認為生命所剩無幾,而消極治療,甚至放棄就醫。盧建璋主任說,隨著醫療進步、手術革新、藥物選擇多元性與多專科團隊的治療主流,即便腫瘤出現轉移,甚至難以手術,也可藉由標靶藥物、化療或放射治療等方式縮小腫瘤,再透過手術切除,若能完全切除腫瘤,甚至可達到治癒的程度。

盧建璋主任也呼籲,即便現今大腸直腸癌在積極治療下已能達到良好的預後,但還是提醒50歲以上或本身有疾病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測,若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或體重下降等症狀且持續兩週,更應立即就醫檢查,早期發現、積極治療才是降低疾病風險的最佳解方。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癌王」悄然無息 胰臟癌每年40萬人喪命 

台灣胰臟醫學會葉大森理事長表示,胰臟癌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陳立宗所長表示,服用精準藥物前,先找到是否具有特定基因突變是精準治療的第一步。提醒民眾平時有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就醫檢查,與醫師討論基因檢測的可行性,擬定最適合的治療策略。

胰臟癌初期難發現,八成已是晚期!台灣胰臟醫學會葉大森理事長表示,胰臟癌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陳立宗所長表示,服用精準藥物前,先找到是否具有特定基因突變是精準治療的第一步。提醒民眾平時有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就醫檢查,與醫師討論基因檢測的可行性,擬定最適合的治療策略。

胰臟癌初期難發現 存活率僅5至10%

根據106年癌症登記報告,胰臟癌發生人數為2,469人,雖未列入十大癌症發生率排行,但依據108年國人死因統計表,卻能發現胰臟癌不僅在癌症十大死因中排名第7,死亡人數更是有2,497人,甚至與罹癌人數大致相同,顯示胰臟癌致死率高的特性。葉大森指出,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研究報告,胰臟癌癒後情況不佳,初期罹患十大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為52%,胰臟癌一直無法突破10%,平均存活少了五倍,存活率的進步有限。

初期症狀不明顯  八成確診已是晚期

葉大森表示,胰臟癌致死率高有兩方面:其一是診斷困難和嚴重病情,其二是腫瘤細胞特性會多處轉移,造成診斷和治療上的困難。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初期多以上腹疼痛、體重減輕、腹瀉、黃疸、背痛為主,由於症狀沒有專一性,以致延緩診斷時機,多數患者確診已是晚期,導致疾病惡化迅速,患者5年存活率難以突破1成。

精準化醫療新利器  疾病惡化風險降5成

有鑒於存活率的進步有限,如何延長患者存活期為目前的治療趨勢。現今精準化藥物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患者體內是否具有特定基因突變或缺陷後,給予精準適合的治療處置。

陳立宗分享,過往40年,無法手術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胰臟癌的治療仍以化療為主,但隨著癌症治療走向個人化,已有研究證實約6%具BRCA基因突變的轉移性胰臟癌患者於第一線含鉑化合物的化療後,接續使用精準治療藥物作為維持,則可以降低47%疾病惡化風險。今年主管機關也通過精準治療藥物在這群胰臟癌患者的適應症,讓對抗胰臟癌的道路上多了一項利器。

基因檢測為確診第一步 攸關疾病治療策略擬定

胰臟癌發生人數逐年增加,如何及早發現以提早治療是當前面臨的課題。如果家族有家族史患者,治療前建議先要做基因檢測,看是否有基因變異的存在。

葉大森提醒,胰臟癌患者好發於60歲左右,若平時出現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建議應盡快就醫接受檢查。若確診罹癌也不要灰心喪志,胰臟癌已經不像過往無藥可用,建議患者與醫師討論基因檢測的可行性,擬定最適合自身的治療策略,方能及早戰勝癌王。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熟女屁股側邊緊繃疼痛 痛醒求醫竟是「彈響髖」

黃鼎鈞醫師表示,彈響髖是嚴重的髂脛束筋膜天生過緊或是後天受傷後攣縮變緊,就如同一條從腰際連至膝蓋的大片筋膜,在腳從外八變成內八的時候,大腿骨的骨突點會跟筋膜接觸,就像彈吉他在撩撥吉他的弦一般,普通人的筋膜不會太緊,摩擦就不會太劇烈,彈響髖的患者筋膜就像鋼索一般,每一次撩撥就會發著聲響、震動與疼痛。

屁股側邊緊繃疼痛 開脊椎前三思!

新竹55歲女性,長期屁股側邊緊繃疼痛,只要跨稍微大步,屁股就會震動好像「彈」起來一般,慢慢的開始從坐著到站著也疼痛,坐著要躺下也疼痛,越來越無法跨大步,走路越來越慢,姿勢改變都需要旁人輔助,晚上睡覺翻身都會被「彈」到痛醒,求醫後竟然被當作脊椎骨刺造成的坐骨神經痛,脊椎開完刀後還是沒有改善,甚至越來越嚴重,經人介紹至國立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黃鼎鈞處求診,經身體檢查後,發現是「彈響髖」,經初步解套注射無法緩解後,接受髖關節鏡微創手術,術後隔天緊繃大幅改善,走路也變順了,很快就恢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髖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彈響髖 傷口小恢復快

黃鼎鈞醫師表示,彈響髖是嚴重的髂脛束筋膜天生過緊或是後天受傷後攣縮變緊,就如同一條從腰際連至膝蓋的大片筋膜,在腳從外八變成內八的時候,大腿骨的骨突點會跟筋膜接觸,就像彈吉他在撩撥吉他的弦一般,普通人的筋膜不會太緊,摩擦就不會太劇烈,彈響髖的患者筋膜就像鋼索一般,每一次撩撥就會發著聲響、震動與疼痛,像蔡琴的歌「被遺忘的時光」:「是誰在撩撥琴弦…」,但是卻令患者十分困擾。現在可以透過兩個半公分的傷口,以髖關節鏡進行微創手術,將過緊的筋膜放鬆,術後隔天就可以明顯改善,不影響走路,恢復相當快速。

人工髖關節術後鼠蹊部疼痛不已 可能是內彈響髖!

國立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黃鼎鈞醫師表示前面提到的是在大腿外側的彈響髖又稱「外彈響髖」,但有的患者是在大腿內側鼠蹊部的彈響髖,是另一條「髂腰肌」造成,稱為「內彈響髖」,一般人不多見,但是在人工髖關節的患者術後在活動時,鼠蹊部隨著動作產生疼痛,常令患者苦惱不已,很多患者怕要整個人工關節要重換,而不敢求醫,其實也是可以透過髖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不需要重換人工關節。

現代人的文明病 如何自我覺察及預防?

黃鼎鈞醫師表示現代人,一坐就是一整天,常常屁股深處都有說不出的痠痛,又不知道如何舒展,其實一般民眾當有屁股側邊緊繃疼痛的時候,可以觀察自己側躺屈膝,如果雙膝合攏屁股側邊會痛甚至難以合攏,或者越來越難以翹二郎腿,都有可能是彈響髖的初期。這時可以透過伸展髂脛束的方式,來預防惡化,可以躺著坐,也可以坐著做,將膝蓋往對側拉,尤其是久坐或久站之後,或者運動之前當作熱身動作,都可以預防惡化至彈響髖。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想知道女明星能快速瘦臉的方法有哪些?不藏私大公開!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淚溝顯疲憊老態,想知道該如何去除還你好氣色呢?

※解決討人厭的雙下巴,消脂針成為新一代局部雕塑利器!

※霧眉飄眉差別在哪?哪一個看起來比較自然?

突破胰臟癌治療瓶頸! 1+1化療助爭取存活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陳立宗(左)與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葉大森(右)在世界胰臟癌日鼓勵患者積極治療。

現年58歲的李先生,於7年前確診為胰臟癌第四期,且轉移至腹腔與肝臟,原先醫療團隊預估最多僅有半年的存活期,沒想到在持續地接受化學治療後,時間一轉眼過了7年,當時讀高中的孩子也研究所畢業、生兒育女,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為自己爭取了更多與親人相伴的時光。

轉移性胰臟癌 化療能明顯改善症狀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說明,在台灣轉移性胰臟癌的病人的中位存活期大約10至12個月,局部晚期的患者則有可能透過治療延緩復發,將生命延長至一年半甚至兩年,雖然早期診斷的機會不高,但化療能夠明顯改善癌症症狀、近年藥物副作用的狀況也減少許多,病患的生活品質能夠有相對應的提升,鼓勵患者應積極接受正規治療。

胰臟癌仍有消滅可能 雙化療獲健保給付

胰臟癌發生率並非最高,但初診即晚期的現況加上易轉移特性所導致的高死亡率,大幅影響患者接受治療的意願。陳立宗理事長比喻,「胰臟癌就跟《冰與火之歌》夜王一樣,除了反應過往胰臟癌的診斷死亡率是95%,碰到就是死路一條之外,但近年來化學治療有所進展及多科團隊治療之引入,即使是『癌王」也像『夜王」一樣有被消滅的機會。」目前多數國內核准的治療方式,包含雙化療皆獲得健保給付,讓患者面臨治療抉擇時,不需過度憂慮經濟問題。

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暨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葉大森表示,胰臟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發現,直至晚期有背痛、上腹痛等症狀,種種情況都導致許多患者診斷時間較晚,加上因惡化程度高加上高度轉移的特性,多以全身性的療法為主,耳熟能詳的包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陳立宗理事長強調,在胰臟癌治療上,化學治療目前是唯一有效的,也再次呼籲,務必要尋求正規的治療,而非選擇逃避。在未來,也期盼能為胰臟癌患者爭取更多的醫療資源,讓良好的用藥能讓更多患者使用。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44歲女罹糖胖症 減重代謝手術變辣媽

近十年來,減重代謝手術已成為許多糖胖患者治療選擇,不僅成功瘦身,也揮別糖尿病用藥。

一名44歲趙小姐,因工作繁忙,常常三餐不定時定量,導致身高163公分的她體重飆至85公斤,36歲時就被診斷出二型糖尿病,成了糖胖症患者,但因長期服用藥物治療糖尿病,導致藥物控制逐漸變差,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採以減重代謝手術,接受縮胃曠腸手術一年半後,不僅飯前血糖從190降至83,也不須服用血糖藥,成功減去25公斤,成為人人稱羨的辣媽。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 佔八成合併肥胖

安南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黃致錕院長說明,糖胖症指第二型糖尿病合併體重過重的患者,在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有八成以上會合併過重或肥胖的問題,若長期未控制好血糖,恐埋下併發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神經等疾病,過去治療上,多採服用血糖藥或是施打胰島素,但近十年來,減重代謝手術已成為許多糖胖患者治療選擇,不僅成功瘦身,也揮別糖尿病用藥。

術前接受專業評估 個人化治療達療效

根據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15年來的統計,80%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透過減重代謝手術後,不再需要依靠服用血糖藥及施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黃致錕院長強調,患者在接受減重手術或是代謝手術前,都應先與外科減重手術醫師及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照護團隊諮詢與討論,且配合個人化的術後營養指導及運動訓練計畫,才能真正達到治療效果。

減重代謝手術 瘦身且助減緩糖尿病

治療肥胖與代謝症候群,減重代謝手術已是目前重要治療的選擇之一,安南醫院15年以來,已經藉由手術幫助超過6000名患者恢復健康與體態,且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從四年前成立以來,也有超過300位病人接受減重代謝手術;黃致錕院長強調,減重代謝手術能有效減輕八成過多體重,也能幫助減緩糖尿病,且不管男女皆有療效。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想知道女明星能快速瘦臉的方法有哪些?不藏私大公開!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淚溝顯疲憊老態,想知道該如何去除還你好氣色呢?

※解決討人厭的雙下巴,消脂針成為新一代局部雕塑利器!

※霧眉飄眉差別在哪?哪一個看起來比較自然?

年紀輕輕的你,牙齒就鬆動,這是鬧哪樣?

疑問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在吃飯或是咬東西的時候發現牙齒出現了鬆動,一直以來我們以為牙齒鬆動只有老年人才會比較多出現,但是,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出現牙齒鬆動甚至脫落的情況,這給他們生活帶來了許多煩惱,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牙齒鬆動呢?

出現牙齒鬆動的原因是什麼

1牙周病

牙周病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它是牙齒鬆動的主要原因,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了牙周膜長期受到慢性的炎性刺激,使得牙周膜纖維遭受到破壞。這樣牙周膜受到破壞就無法支撐住牙齒,導致了牙齒鬆動的出現。

2外力傷害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不小心出現撞傷、跌傷等情況,這樣使得牙齒受到傷害,還有些人喜歡咬食過硬的食物或者用牙齒開啤酒等,這樣容易使得牙齒出現鬆動,這樣的過大的外來力量使得牙周膜受到損害,這樣牙齒和牙周膜之間的彈性纖維會受到影響,出現牙齒鬆動的情況。

3牙周變形

牙周變形一般在青年人中出現,牙周變形是因為牙周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引起的,出現了牙周纖維破壞或牙槽骨吸收的情況,從而出現牙齒鬆動以及移動的情況。牙周變形一般出現在上下前牙和第一磨牙,這樣出現牙齒移動后,使得牙齒變得稀疏,而且還會出現牙齒前凸以及牙齒縫隙的出現。雖然這種疾病出現概率較低,但是危害極大,很容易出現全口牙齒缺失的情況,所以應該注意預防。

4其他牙齒疾病

有些口腔疾病或者全身性疾病也會引起牙齒鬆動的出現,比如急性根尖周炎、頜骨骨髓炎、頜骨內腫瘤也可引起牙齒鬆動。而壞死性牙齦炎、維生素缺乏症、糖尿病等也會造成牙齒的鬆動,因為這些疾病使得牙齦和牙周組織造成影響,從而導致牙齒鬆動的出現。

牙齒鬆動的危害

01

牙齒鬆動會引發牙周炎

牙齦萎縮后不能再像從前一樣緊緊包裹牙根,結果導致牙周組織也被暴露出來,口腔中的各種細菌及牙結石直接侵襲牙周組織引發牙周炎。

02

牙齒鬆動會導致牙齦萎縮

牙齒鬆動會出現牙齦萎縮的現象,牙齦萎縮還導致牙根外露,牙根的表面沒有牙釉質,一旦沒有了牙齦的保護,不僅容易在刷牙時受到磨損,同時對冷、熱、酸的刺激非常敏感,長期不治療,就會形成”牙本本質過敏”。

03

牙齒鬆動危害口腔功能

嚴重的牙齒鬆動可以影響口腔正常功能,如前牙開合造成發音的異常;后牙鎖合可影響咀嚼功能;嚴重下頜前突則造成吞咽異常;嚴重下頜后縮則影響正常呼吸。嚴重的錯合畸形可影響口頜系統的功能,如前牙或后牙的開合等可降低咀嚼效能。

04

牙齒鬆動危害口腔的健康

由於不易自潔而好發齲病及牙齦牙周炎症,同時常因牙齒鬆動而造成牙周損害。

05

牙齒鬆動會引發牙齒自然脫落

牙齦萎縮導致這一”微動關節”的包裹維繫強度降低,牙齒開始鬆動,同時牙槽骨被吸收,使牙齒根基變淺,牙齒變長,隨着骨吸收現象的日趨加劇,牙齒自然也就脫落了。

仙人果健康:問醫生搞定  康復醫生陪

【其他文章推薦】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